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國家風電項目審批權的下放,近年來民營風電占比大幅增加。“與之相伴的是 ,資金成為民營風電開發商缺少也迫切需要的支持。”在日前金風科技舉辦的面向中小風電開發商的風電全生命周期整體解決方案推介會上,貴州綠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正祥告訴本報記者。
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起,民營企業的裝機規模已經超過地方國企,且裝機規模呈現上升趨勢。在“十二五”后一批風電項目核準名單里,地方國營和民營占30%,而之前央企通常占到90%以上。
如何幫助民營中小風電開發商解決資金問題,破解融資困境,也成為領先的風電整機制造商所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傳統融資模式不利于中小開發商
一位與會的風電開發商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國家層面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但相比巨大的投資來說仍顯得杯水車薪。“關鍵在融資方面,民營風電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在這方面也鮮有政策支持。”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每年95%以上的項目貸款資金來自于銀行,但是每年發放的項目貸款中只有不足1%的資金是發放給民營中小企業的。
“傳統的融資模式,一方面,特別看重股東資信情況,對項目自身現金流關注不夠。另一方面,重視借款人及股東歷史財務報表,對項目未來預期現金流關注度不足。”河北一家民營風電開發商告訴記者,“此外,對于風電場作為抵質押品的可交易性及變現力的標準差異較大,認可度不夠。簡單的以20%-30%的資本金比例來決定貸款額度,尚未從項目償債覆蓋率角度審視貸款額度。”
業內人士將民營中小風電開發商面臨的融資難題歸納為:重主體、輕債項;重歷史、輕預期;強制資本金比例;項目融資品種單一等。
技術方案和融資方案一個不能少
有風電投資商告訴記者,建設一個10萬千瓦的風電場,需投資大約7-7.5億元,設備投入占一半略多,收回全部投資需要8年左右時間。
風電項目一次性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除了國家補貼,積極拓展融資渠道也成為必然選擇。當前,風電運營商越來越關注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更迫切需要針對全生命周期的整體解決方案。特別對于中小風電開發商來說,整體解決方案中,不僅看重技術解決方案,甚至更看重資金解決方案。“能否提供資金支持,融資帶來的財務成本有多大都是必須考慮的,這將直接決定風電場終的成本和收益。”上述河北開發商說。
據記者了解,當中小風電開發商遇到融資困境,無法解決資金難題時,不得不做出一些現實的妥協:比如,是將項目批文賣給國企或其他上市公司,自己獲得批文轉讓收益;比如,將項目公司的控股股權轉讓給國企或其他上市公司,由控股股東融資、建設、運營、分紅,自己作為沒有投票權的小股東被動接受;再如,由第三方EPC總包方全墊資建設項目,并且在約定時間償還全部墊資款,若到期無法得到中長期貸款償還總包款,也將面臨項目被總包方收走的局面。
作為國內風電制造商的領頭羊,金風科技似乎在告訴與會者,他們所能提供的不僅僅是完美的技術解決方案,還有中小風電開發商迫切需要的資金解決方案。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金風科技的EPC模式融合了創新的金融服務,開創發電量擔保EPC模式,通過對項目設計和建設環節集中把控,保障項目的質量、進度和成本,終實現承諾的發電量收益,為業主融資增信。同時,金風科技憑借自身良好的行業信譽,攜手銀行、基金等機構以多種合作方式協助開發商解決項目資本金問題,助力客戶成功融資。
實際上,去年開始,金風科技就在提供融資服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成功發行全球首單中資企業綠色債券;與興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幫助新能源企業及項目融資等金融創新舉措引來了風電圈的廣泛關注。
然而,針對民營中小風電開發商的資金需求,包括GE、三一重能等在內的風電制造商也都在探索推出相應的方案和服務。
此前,三一重能副董事長毛中吾表示,由于風電行業的特殊性,風電場建設開發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但民營企業由于自身在資金和技術上的不足,未來面臨巨大競爭壓力,很多風電民營企業目前處境比較尷尬。“幫助民營風電解決啟動資金和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甚至共同參與運營,三一認為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GE中國銷售與項目融資部相關人士也透露,GE了解風電行業特性,可以為中小開發商在其需要資金的階段提供融資支持。
探索融資新模式
在風電運營商吳先生看來,投資商在對風電項目的評估越來越嚴格,已經延伸到關注風電項目各個環節的風險評估、成本控制和質量安全管理。投資商正從重視項目投資環節向重視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運營的管理理念轉變。
業內人士判斷,伴隨著風電開發融資需求增多,融資方式也應當越來越多樣化。
金風科技旗下的天信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民營中小風電開發商完全可以用融資租賃模式替代銀行的中長期貸款。
據了解,作為一家專業為民營企業解決風電場中長期融資的機構,截至目前,天信租賃已經成功為21個項目提供了中長期融資。
“比如,業主籌備7000萬元資本金,并向天信租賃公司融資2.8億元,用于采購風機、塔筒、升壓站設備等,可以自己建項目,建成后分12年,每年用發電收益償還租金,剩余部分分紅。12年結束時,獲得設備所有權,并享受每年全部發電利潤。這種方式的大好處是業主始終是項目公司的唯一股東,能有效保證其權益。就合作模式而言也非常豐富靈活,如直租、售后回租、過橋租賃、聯合租賃等。”天信租賃相關人士說。
據介紹,即使業主的資本金低于25%,金風科技也有解決方案。金風科技與相關合作方合資合作成立風電產業基金,募集一定規模的基金作為母基金,針對每一個風電場項目設立項目子基金,幫助客戶解決資本金有限的難題。
“作為民營風電開發商,格外關注投資收益。金風科技針對時間可利用率擔保和發電量擔保進行承諾,探索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模式,正是捅到了民營開發商的心窩子。”一位與會的開發商告訴記者。
業內預計,今后風電融資將由擔保融資向項目融資轉變,項目融資關鍵在于要有一個好的項目,資金回報率要比較高,這樣才能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而一個風電項目能否成為一個盈利的好項目,是否有一整套針對性的技術解決方案做支撐很重要。因此,技術支撐和資金融資支持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相輔相成。
推介會后,在廣東河源連平風吹蝴蝶風電場工程EPC總承包合同簽約儀式上,業主方負責人楊華雄表示,金風科技在全球擁有超過32吉瓦的風電累計裝機量,超過22000臺風電機組在世界不同條件的風資源區運行,具備提供從風電場設計、風電設備供應、風電場建設,到資產管理及運營、智慧電力應用的全生命周期整體解決方案能力。正是看好金風科技的運行業績和能力,才終達成了此次合作。